2023年6月24日晚,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对本赛季第十五期(2025年6月24日)裁判评价工作进行了讨论。本期主要评价11个案例,涉及近期的中超、中甲、女超联赛及全运会足球项目比赛中相关争议或参赛队的申诉。
评价组认定其中6个案例在主要判罚决定上存在错误。此次评价会采用视频会议形式,邀请了中足联代表、中国足协纪检人员和两名来自社会与媒体界的足球社会观察员列席会议。会议采用评价组成员集体讨论和单独发言相结合的形式,得出的评价结论如下:
案例一:中超联赛第13轮,深圳新鹏VS武汉三镇,比赛第57分钟,武汉三镇11号队员在对方罚球区域内与深圳新鹏22号队员发生身体接触后,裁判员初步决定为不犯规,通过VAR介入,裁判员在场回看后,修改判罚为点球。深圳新鹏俱乐部对此判罚表示不满,进而提出申诉。评价组认为,该方队员并不违规,未应判罚点球。
案例二:中甲联赛第13轮,中甲联赛第13轮,南通支云VS辽宁,比赛第28分钟,南通支云14号队员在对方罚球区域内疑似手球,随后北方支云队员在比赛中还产生了冲突,最终裁判员未判罚手球。评价组认定,该判罚合乎情理,并同意了裁判员的处理方式。
案例三:中甲联赛第13轮,中甲联赛第13轮,南通支云VS辽宁,比赛第28分钟,南通支云队员在对方罚球区域内的身体接触并不构成犯规,裁判员决定未犯规,故该判罚符合合理性。
案例四: 中甲联赛第13轮,中甲联赛第13轮,延边富德VS青岛海牛,比赛进行中延边队的球员被判罚手球,之后产生了对立的判断。评价组认为该判罚应予以慎重对待,并同意裁判员对处理结果的合适裁定。
案例五:中甲联赛第13轮,中甲联赛第13轮,延边富德VS青岛海牛,该比赛因场地条件影响,在比赛中出现了裁判对球员行为的误判,评价组认为需进一步观察与评估该判罚的有效性。
案例六:女超联赛第8轮,江苏无锡女足VS广东女足,比赛第73分钟,广东女足裁判员未对越位进行判罚,最终形成比赛结果,评价组认为这一处理不符合当前的判断标准。
评价组还特别提出,应加强对裁判员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保证比赛的公正性与竞争性。